即使精通創意教學,面對女兒小妍,郭恆祺依然一個頭、兩個大。
他要如何融合創意與幼教原理,擺脫親子拉鋸戰?
任憑爸爸怎麼教,六歲的小妍就是彈不好五線譜上的音符。
一個大聲咆哮的父親,與一個絕不投降的小女娃,僵持中。
然而,不能再這樣下去了!小妍的爸爸郭恆祺告訴自己,這樣的練琴拉鋸戰太多次了。
他屏氣凝神,靈光一現,他決定,罰小妍對著貓咪唱十遍譜。
注意,是面對貓咪,可不是面對板起臉來的爸爸。
這時,原本火冒三丈的父女倆,情緒都慢慢緩和下來,當天的鋼琴練習課也順利完成。
後來,只要小妍不想練琴,郭恆祺就要她去「面對貓咪」反省。
打敗拗脾氣
不練琴,就「面對貓咪」唱十遍譜
郭恆祺是兒童教育工作者,長期研究兒童行為模式。
他表示,現在父母捨不得打罵小孩,可是小孩子情緒一來,往往無法說理,開始哭鬧、耍賴。
以前,他按照教養專家的做法,採用「暫停法」,讓小孩「面壁」,做為一種隔離與安靜。
可是小妍往往要不了太久,就開始東張西望,身體扭來扭去。他的個性急,有時就會失去耐性。
「我就想,面壁實在太無趣了,」同樣是處罰,如果改成「面對貓咪」、「面鏡」、「面山、面海」呢?
他慢慢試驗,把面壁改成了「面鏡」,當小妍看到鏡中涕淚交織的自己實在不美,臉上表情往往就慢慢和緩。
如果哭鬧的時候,正好在戶外,他就要小妍看看天上的雲,「面山、面海」也可以。
再不然,就「面對父母」,看看父母的表情,說說自己哪裡犯錯了。
靠著這個方法,小妍獨自一個人安靜的時間可以慢慢拉長,從兩、三歲時的幾分鐘,到現在一個小時沒有問題。
為了避免處罰變成獎勵,郭恆祺採用「面壁法大變形」的原則是,孩子面對的東西,
不能帶遊戲的性質,用這種輕微約束,冷靜親子間的情緒。
郭恆祺創意處罰法第二招,
則是靠著「犯怎樣類型的錯,就要以同類型的事物,讓孩子懂得付出代價,」教孩子自己學負責。
而且,處罰的內容一定要正向導引,把負面行為轉成正向的習慣。
(轉載自商業周刊第1084期)
- Sep 21 Sun 2008 00:17
另類「面壁」 冷卻親子對峙情緒 Part1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